Warning: Use of undefined constant bwt - assumed 'bwt' (this will throw an Error in a future version of PHP) in /home/tomitatsu/fqoldman.com/public_html/wp-content/themes/BibleChristianWordpressTheme/functions.php on line 77
第四届互爱会理事
互爱会理事
2025年 1月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养出感恩的孩子
    《诗经》中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父母的恩情比山更高,比海更深。子女所能回报给父母的,不过是一滴水。养出感恩的孩子,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报。

    【01】不懂感恩,孩子再优秀也无益
    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报,不是养出来的孩子有出息,而是有出息的孩子懂感恩。
    大儒朱熹曾说:“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
”     多少家庭,都是父母咬牙扛起生活的重担,为孩子撑起一个雨淋不透、风吹不着的温室花园。
    而孩子习惯了单方面接受和索取,觉得一切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因此更加不懂得珍惜。
    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那些孩子,大把花着父母的钱,只懂自己的快乐,不懂父母的辛酸,不舍得为亲情付出一分一毫,可以算是全无良知。
    林则徐曾说:“存心不好,风水无益;父母不敬,奉神无益。”
    一个孩子如果不懂得感恩,哪怕其他方面再优秀,对于家庭、对于社会也全无益处。
    养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远胜过养出千千万万个优秀的“白眼狼”。
    教育孩子懂得感恩,不是做父母的希求孩子回报。而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自己正享受着别人的付出,自己的生活因为别人的付出而幸福。
    一个人如果心怀感恩,就会感觉自己被家人所需要,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幸福感。相反,如果总是觉得别人亏欠于他,便会带着怨气生活。
    有远见的父母,懂懂得教会孩子心怀感恩。
    就像毕淑敏说的那样:“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

    【02】亲情不需要回报,但值得感恩
    亲情不是单方面的爱与呵护,更应该报以感恩的心。懂得感恩的孩子,总能带给父母温暖和慰藉。
    老话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
    作为钱钟书和杨绛的女儿,钱瑗从小就会照顾人。
    杨绛曾在散文集《我们仨》中写道:“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
    即使工作再忙,钱瑗总会赶回家,为睡眠浅的妈妈缝制睡衣,为爱吃糖的爸爸剥好糖纸。

    每逢钱钟书去外地出差,从不嘱咐杨绛照顾好女儿。他只嘱咐阿瑗好好照顾妈妈,而钱瑗也总是很负责地答应下来。
    每逢爸爸因病请假,钱瑗又跑去安慰爸爸:“提勒提勒耳朵,胡噜胡噜毛,我们的爸爸吓不着。”
    是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得钱瑗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懂得感恩。
    懂得感恩的孩子,会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人,并竭尽所能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十岁时,钱瑗首次回到钱家老宅。彼时钱家大大小小的孩子,全都聚集在院里玩耍,唯有钱瑗静静守在祖父身旁看书。女孩儿靠在祖父床尾,一会儿为他掖掖被子,一会儿又去翻翻书页。
    1997年岁暮,钱瑗写了一首打油诗,给妈妈拜年:
    牛儿不吃草,想把娘恩报。
    愿采忘忧花,借此谢娘生。
    当时钱瑗重病,已经不能进食。这首诗写成没多久,钱瑗就去世了。
    她最后留给人世间的,依然是对父母的感恩。
每周经文
    愿你来年平安,愿你阖家平安,愿你一切所有的都平安!
       —— 撒上 25:6
采访上帝
    我做了个梦,梦中我采访了上帝.
    上帝说:“你想要采访我,是吗?”
    我说:“如果您有时间。”
    上帝:“我的时间便是永恒。你想要问什么?”
    上帝提醒人们还有很多未知的人生感悟。
    我:“人类的所作所为,最让您惊讶的是什么?”
    上帝:“他们厌倦童年生活,迫不及待地要长大,一旦感受到人生的责任和压力,又渴望回到童年。”
    “他们为了赚钱而失去健康,而后又耗尽这些财富想要找回健康。”
    “他们对未来充满忧患,以致忘却了现在,所以人既没有活在当下,也无法好好活在未来。”
    “他们活着的时候,好像永远不会死亡,而到死亡来临,好像都没有真正地活过。”
    上帝握着我的手,我们沉默了片刻。
    过一会儿,我又问道:“身为我们的父长,您希望您的子民谨记什么样的教诲呢?”
    上帝无处不在,注视着地球上的每一个人。
    上帝微笑着回答:“学会——与别人比较没有什么好处。”
    “人永远不能强迫人来爱他们,他们能做的只是使自己足以被爱。”
    “真正富有的人并不是拥有最多,而是需求最少。”
    “要明白,几秒钟之间,我们就可能深深伤害我们所爱的人,而后要花许多年的时间才可能疗愈。”
    “学会原谅别人。”
    “明白有人深藏爱意,只是不知如何表达。”
    “明白两个人看同一件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明白有时被人宽恕还是不够的,自己也需要宽恕自己。”
    我谦卑地问:“谢谢您花时间解答我的问题,还有什么您想要提醒您的子民?”
    上帝回答:“他们应该知道我在这里,直到永远。”
    我们无从得知上帝是否真的出现在这个匿名的梦境中,还是做梦者与自己的内在自我对话。无论你的信仰是什么,但,这个梦值得每个人用心去倾听……
站内搜索
恩典基督

我们的主是听祷告的主

1月 9th, 2020

“有祢我生命不一样,有祢我生命再燃亮,
有祢我不害怕困难,有祢我有满足的喜乐。
我在深处里求告祢,祢在天上听我祷告,
祢是我坚固避难所;我赞美祢直到永远。
太阳还存,月亮还在,人要敬畏祢直到万代。
我从前风闻有祢,现在我亲眼看见祢。”

每当我听到这首赞美之歌,就会热泪盈眶,因为歌词既唱出了我对主的感激之情,也f表达了我对主的感恩之心,……
我廿多年前B超查就发现肝内胆管有多发性结石,十五年前作B超检查报告:胆管结石,胆囊未发现。当时一吃油腻东西,就会感觉到腹胀难受。2009年1月,因胆结石感染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入住福清市医院外科行胆管内取石加胆囊切除术。术后3-4年尚好,随后又经常饭后出现上腹饱胀感。
2016年11月22日去日本探亲,刚刚抵达东京就发病。出现发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厌油,厌食。硬撑到12月4日仍不见好转,就立即启程回国。原计划三个月的探亲假,头尾只呆了12天。自发病后,我和我家姐妹就天天祷告,求主看顾保守,求主施恩医治。感谢主聆听我们的祷告,也感谢卢友三弟兄,帮我与内科的林星主任联系预留好床位,于是一下飞机就直奔福清医院特诊科住院。医生诊断为胆道感染,即给予消炎利胆,抗感染保肝治疗。住院17天,于12月21日出院参加福华堂圣诞节活动,并帮堂会拍摄活动像片。病后曾与主内弟兄姐妹调侃“是主让我回来侍奉做义工!”
我在发病期间及出院后,曾多次作肝CT和肝MRI,均报告:1、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2、胆管扩张,横径3cm(正常为0.8cm)。肝内胆管结石梗阻,很容易并发胆道感染,这就象埋在体内的“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而发病。因此,在此期间曾多次到福州省一级(三甲)医院求医。2013年福建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石铮主任建议做肝叶切除术,2014年省协科医院陈燕凌副院长也建议做肝叶切除。2017年春节前曾找省立医院肝胆外科的陈志江副主任,他也是说做肝叶切除术,并让我春节一过,正月初四(2017年1月31日)就去办理入院手术。我内心十分不情愿;不甘心,就又去找省立医院肝胆外科的王耀东主任,他让我3月1日去办手续住院做胆-肠吻合术。我自己是医学院毕业,对人体的结构和医疗知识比较了解的。我的肝脏是完好的,肝脏的功能也正常,只是因为有了结石,而不是长了其它东西非要切除不可;切除肝叶是个非常大的破坏性手术,对身体的损害是很大的;更何况这样的手术是治标不治本,过段时间,肝内照样会有结石。而一旦做了胆-肠吻合手术,虽然解决了胆道梗阻问题,但由于正常生理的位置改变了,胆道的屏障机能消失了,肠道的细菌就很容易跑到胆道,引发胆道感染,这就严重影响后半生的生存质量。考虑再三仍犹豫不决(因我在2009年动过一次手术,至今想起仍有些后怕),一直希望能做“微创”手术,不希望开大刀。
2017年2月26日,在即将要做胆-肠吻合手术前我参加了卫校学生毕业30周年聚会,会上一个学生告诉我:我这种病况,可以到广州做微创手术,不用开大刀。他在聚会一结束回家后就给我广州医院的联系电话。我马上与广州医院的医生联系,并将各项检查报告从网上发送给他,他回复:我这种情况可以作微创手术,即使微创手术不成功,再去做胆-肠吻合术也没有任何影响。所以原计划3月1日入住福建省立医院肝胆外科做胆-肠吻合手术改变了,在我家姐妹的陪伴下,转道南下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做: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从此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求医之路。3月1日入院,做好术前检查后,3月9日在全麻、B超引导下,行硬质胆管镜在经过腹壁皮肤->肝实质->胆总管,做胆汁引流手术。引流胆内梗阻感染胆汁,以降低胆道内的压力,为下一步取石(排石)做准备。上午10:30进入手术室,下午1:30手术结束回到病房,身上插有胆汁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导尿管和输氧管,还有输液管,痛苦难受不可言喻。因胆管结石,长期胆汁排泄不畅,导致胆道感染,术中引起细菌入血,发生败血症。当天下午3:40出现畏冷,继而发烧,测身温高达39.6℃,检血象:白细胞总数达2万多。晚上9:00发生休克,血压降低至75/44mmHg,併发“感染性休克”!医生下了“病危通知”。立即给予:抗休克、抗感染和退热处理,并加大给氧量等紧急抢救措施。
原先以为,做微创手术,创伤小,危险性也小,因此就我家姐妹一个人陪同我到广州求医,想不到突然变症,出现病危。而这时又远在他乡,就她只身一人,孤立无援。她退休前是医院主管护师,深知道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危险性,当即也吓得脸色发青。她眼含着泪,俯下身拉着我的手对我说:“老陈,你要坚持住!千万不要两个人来,只剩一人回去!”她一直为我祷告!求主施恩医治。当时我自己虽然很难受,但神志还是很清楚,就与医生护士商量:如果实在不行,就将我转到ICU病房。
当时我的耳畔不停地回响着:“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诗 23) 我虽然在病榻上昏昏沉沉,但是心中仍是不停地默祷:“主啊,救救我!”直到第二天凌晨,血压才开始平稳,体温也逐渐降到正常。风风雨雨主陪伴我一同渡过,祂日夜守护在我们身边。
继3月份开始了远赴他乡的求医之旅后,我接下来在4月份,6月份,10月份又三次奔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了五次手术,在身上放置了252天的引流管终于在11月底出院前拔出,艰难坎坷的2017年求治历程暂告一个段落。
医生最后的诊断:1、肝内胆管多发结石;2、胆管息肉病;3、胆总管扩张。回想以往:所有医生(包括影像科医生)诊断都是错误的。我肝内总胆管的扩张,不是因为胆结石梗阻,胆汁排泄不畅引起,而是因胆管内多发性息肉沿着胆总管蔓延所致,从内向外将胆总管撑大了。十几年前B超检查报告找不到胆囊,很可能当时就因息肉将胆囊口堵住了,胆汁不能流到胆囊内储藏浓缩,导致胆囊发生废用性萎缩而找不到。这次要不是做胆管镜直接在胆管内观察,也不会发现胆管肉多发性息肉。如果误诊又误作手术,那 …… 想想仍有点后怕。感谢主!是主聆听我们的祷告,一路看顾保守,引领我到最适合治疗我这种病的医院做微创手术,身体所受的创伤最小,而治疗效果又最好。
我深知道:不是我们刚强,乃是我们的神的钌痕的双手一直搀拉者我们直到今日。我们虽然有软弱,但我却深信,神祂不会丢弃祂的每个儿女,因祂是爱世人的主,祂用重价赎回了我们。
自从生病以来,老人互爱会的弟兄姐妹们,微信中“福华堂老人互爱会”群,和堂会周四晚的祷告会,每天的晨祷等都为我祷告。我们在悉尼探亲时前往的“华澳浸信会”,我女儿女婿的教会“圣安妮圣公会”全体会众也齐心整整一年为当时在病痛中的我不住祷告。感谢主的垂听,因为凡靠着耶稣进到父面前的,祂必拯救到底。“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诗 46:1)
我们都年近古稀,中国人平均寿命:男性74岁,女性76岁。谁都希望自己活得长久点,但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求主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靠主走人生余下的路。
如果活到80岁,剩下的时日也不会超过150个月,所以对我们老人互爱会的会员来说,不是来日方长,而是所余不多。在广州住院期间,所见的住院病人,多数都是患不了不治之症,所以有的病友说,你得的是“幸福病”。是的,相对于他们来说,我虽患病住院,但仍是幸运的。2017年7月3日,因多次手术导致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进而引发格林-巴利综合征 (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 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紧急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抢救,期间虽然一度瘫痪,但由于治疗及时,恢复很快很好。我感觉自己就好象从90多岁倒过来活,对主的感激之情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看到同样是瘫痪(因脑卒中引起)病人,很多不能恢复,即使能恢复也很缓慢。而我又是何等幸运的!
我们基督徒是幸福的,因为:疾病中有神的医治,困苦中有神的帮助,孤单中有神的同在,忧伤中有神的安慰,犯错时有神的管教。我们的人生,充满神的保佑和看顾。我们怎能不感谢神?怎能为贪享安逸而忘记神?所以,在今后有限的年月,我愿将自己献上为活祭,为主而活,为主奉献余下的时光,发挥自己的专长、特长,尽自己的能力,为主做工,活出更丰盛的生命,让神的名得着荣耀!获得更大赞美!

文/ 陈典基

我的蒙恩经历

1月 9th, 2020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上帝的恩典,真的是一路跟随着的。我虽然有幸生长在一个基督徒的家庭里,但是小时候我还没有很强烈的意识到上帝就是我的主。我出生的时候,我所生活的村落还是极为闭塞的,村中仅有几户信奉上帝的家庭,我家便是其中之一。在我刚刚懂事之时,经常见到我的祖母和我母亲、婶婶以及几位姑姑聚在一起读经、唱诗、赞美和祷告,那时我还是一个蒙昧无知的小孩,还谈不上对于信仰的认识,只是在耳濡目染之下,模模糊糊地感觉到了自己家庭是信主的,跟别人家庭是不一样的。自己虽然没有参加崇拜活动,但是也没有觉得信主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也许这就是家庭影响吧。土改运动时,我们家族的所有田地、房产、店铺均被政府收缴,或分给本村的农民,或变卖充公,不难想象,如此巨大的灾厄对我们是什么样的打击!但我们一家因着信靠万军之耶和华,基本上都能坦然面对财物的失去,并没有因此消沉。随后。我的族人陆陆续续的离开家乡,有的去了南洋各国,有的去了美国,有的去了台湾、香港。大部分则分布在全国各地。几十年过去了,我的父辈们都靠着主的保守看顾,在不同的地方,先后立定足跟,成家立业,繁衍子孙,其中有很多的长辈都成了学者、专家以及各行业的佼佼者,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这真是应了《圣经》所说的:“耶和华若喜悦我们,就必将我们领进那地,把地赐给我们。那地原是流奶与蜜之地。(民14:8)”
1986年7月,政府落实华侨政策,将我这个家族在1949年以后被没收的房屋、店面等财产如数的归还了我们,共计有五百多平方米。这么大宗的财产在三十几年后竟然能够失而复得,这根本就不是我们所能够想象得到的,但是在上帝手里却万事都能。这完全是上帝的奇妙作为。
在我看来,真正的信,应该是个人和上帝之间的直接关系,是“我与神”的关系。长辈的影响和环境的熏陶固然重要,不过那都只能算是外力。我的祖母和母亲都虔诚信主,在她们身上发生过很多奇妙的见证。我的邻居家就是聚会点,有时大家也会在聚会的时候做见证。当时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听到系统的真理,信徒们只能凭信心互相鼓励说“上帝全知全能,只要向他祷告,凡事必定成就。”因为我家是信上帝的,所以后来的恩典,就一样一样在我的身上显明。
1965年,我还是个小学五年级学生。当时,小学开始改制,分五年制与六年制两种。我被分配在六年制的班级,要晚一年才毕业。就因为迟了一年毕业,让我得免于1970年到古田县上山下乡,毕业后我回到自己村里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免受了许多磨难。到了1979年上山下乡知青落实回城政策的时候,我也同样按照知青身份分配了工作。我被分配在海口粮油加工厂,1986年4月又转到海口粮站,工作单位与基督教海口堂毗邻,为我参加教会的侍奉创造了很方便的条件。1987年海口堂复堂之后,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参加崇拜的信徒越来越多,以致海口堂已经无法容纳。为此,海口堂堂管会多次召开筹建新堂的会议。经过我妻子和她老祖母的力荐,及海口堂堂管会主任陈大辟长老的呼召,我有幸多次被邀请参加建堂筹备工作,慢慢的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加入到侍奉的队伍当中。随着做主工机会的增多,我愈益感受到主的伟大,感觉到回归主的怀抱享受喜乐平安对我而言是多么大的福报。
一开始我先是参加教会的一些行政工作,比如筹备新堂落成庆典、参加教会管理规章制度的修订、还有各聚会点建堂建点的申报、教会产业的“两证”办理、牧师楼的筹建以及海口堂爱心会的成立工作等等,工作是琐细的、千头万绪的,有时也的确相当辛苦,但我甘之如饴,我知道这是在为主作工,一切都不会落空。我的服侍得到会众的认可,我也因此连续两届当选为海口堂执事和爱心会常务理事,直至我调动工作来到城关以后,才辞去海口堂的所有职务。在海口堂侍奉期间,我们家蒙主的大恩,全家人都身心健康,相亲相爱,同心同德遵行主道,真是其乐融融。上帝给了我们一家人莫大的赏赐。1996年我们家在海口镇买了第一套套房,一家人终于有了稳定的住所。1999年我儿子大学毕业分配在海口元载中学当教师,2001年又获批前往日本留学,现在一家子都定居在日本。2004年我女儿获批前往香港定居,这期间我爱人和收养的一个小女儿的户口也由农村转入城关。总之,一切都顺顺当当,衣食有余,我现在十分的知足,我深信这一切都出自主耶稣的美意,主的一切安排都是美好的。是神让万事互相效力,让爱神的人得益处。“所以。你要知道耶和华你的神,他是神,是信实的神。向爱他守他诫命的人守约,施慈爱,直到千代。(申7:9)”
2000年10月。我被推选成为福清市政协委员,从第十届到第十三届,任职达到十五年之久。2002年2月我因所在单位改制下岗,下岗一个月后,我即受邀到海口镇政府工作,在党政办协助主任管理政府机关的一些日常事务,也得到领导的赏识和信任。这期间我也协助教会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直至2009年9月,我被推举为福清市旅台同胞亲属联谊会副会长,我就离开了海口进入福清台属联工作,直至今日还没退休。我的工作经历全靠主的保守看顾,使我能与别人分别为胜,上帝一路带领,使我蒙大恩,得赏赐,我怎能不感恩?
从2010年我进入城关工作开始,每逢星期日,我必然和爱人一同参加主日崇拜。初来乍到时,难免人生地不熟,通过一段时间与教会弟兄姊妹们的接触,我爱人就参与到柴坊顶珠英姐家的聚会点,参加了团契崇拜。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家又搬到东门街北段四十五号居住,我们就在东门街玉英姐聚会点参加聚会。期间我也得到施桂明牧师的邀请参加福华堂举办的大型崇拜活动以及有关筹建新堂的会议。第三届福华堂老人互爱会换届选举时,我受邀作为信徒代表参加选举。2017年9月第四届理事会换届选举时,我由施桂明牧师推荐进入老人互爱会担任理事一职。虽然我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但侍奉主、做主工是不必计算年纪的。“他们年老的时候仍要结果子,要满了汁浆而常发青。(诗92:14)”为此,我非常乐意接受主的差遣。理事会分工让我协助福音宣教工作,由于我虽在教会侍奉多年,但多数是做行政工作,对圣经的阅读比较少,知晓度较低。靠着主的大能加给我信心与力量,在理事会的林珠英、陈宝玉、刘美英、何华玉四个姐妹的大力协助之下,我们宣教组每星期一下午两点有两个小时的读经活动。通过对圣经的解读、讨论,使许多弟兄姊妹爱上这一活动,属灵生命得到提高;藉着每一课读经后的代祷,大家把各种各样的心愿交托给主,从而得到安慰,得到喜乐;通过吟唱诗歌,我们与上帝进行美好的沟通,寄托自己的感恩心情。总之,我们这几位理事都会在不同的聚会团契中,适时地传扬主的福音。虽然我们这些理事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但侍奉的心志是谁也不甘落后的。理事们虽说各有各的分工,但分工不分家,有事大家一起上,同心协力完成主所托付的事工。生命不息,侍奉不止是我们共同的信念。
今天,我之所以信靠这位主耶稣,不是因为他是我家族的神,不是因为我的家族要我接受这位耶稣作我的救主,而是我真正经历到他的救恩。他是那么的爱我,他是一位全能的神,他是我人生最大的保障。我相信,不管是什么样的需求,不管是什么样的艰难困苦,只要你全心仰赖竭诚祷告,他都能够帮我去解决。这就是我的蒙恩经历。愿一切荣耀都归于上帝,阿们。

文/陈泽云

信心的见证

12月 30th, 2019

(讲于林清兰牧师主里安息一周年纪念礼拜)经文:来11:1-2,4
引言:今天我们在这里奉主的名,举行林清兰牧师主里安息一周年纪念礼拜。林牧师的离世对亲友、教会和我们来说是一个重大损失,但她留给我们信仰的见证、光辉的形象却是对我们有莫大益处的。她的信如同先圣先贤的信,她的信是合乎真理之信,值得我们好好思想并效法。因此,我要以“信心的见证”为题来和大家分享。
一、什么是信心
信心就是对于盼望中将来之事一种确实坚定的信念,这种确实坚定的信念,如同契据一样,成为我们所盼望之事的一种保证,使我们对于尚未实际得着的神的应许,象已经得着的一样,即使在过程当中有阻力也可以超越、胜过,承认神所应许是信实的,这才是信心。
圣经说到“古人在这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来11:2)。古人的信,使他们在神面前得着美好的见证。亚伯因着信献祭与神;以诺因信与神同行;挪亚因信蒙神指示他未见之事……他们的信都没有落空,都被证明他们是神所悦纳的。他们这样信神的应许,乃是对神一种尊敬的表现。所以神在他们的信上为他们作见证,也是神给他们的一种尊荣。信心,使人在神面前有地位;不信,使人在神面前不能站立。“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约3:18)。
二、亚伯的信
“亚伯因着信,献祭与神,比该隐所献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称义的见证,就是神指他礼物作的见证。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来11:4)。
人类自从亚当犯罪以后,就必须借着献祭与神交通,或向神敬拜。这样的献祭,乃是说明人与神之间,已经有了罪的阻隔,使人不能直接敬拜神,与神交通。所以必须借着一个“祭”,赎去人所犯的罪,消除神和人之间的阻隔。这就是罪人敬拜神唯一的道路。
虽然献祭是唯一敬拜神的道路,但并非随意献祭都可以使人蒙神悦纳。圣经说亚伯所献的祭比该隐所献的更美。亚伯所献的是因着信而献的,就是信神借着那流血之羊羔所预表的救主而献,该隐所献的祭,是神所不喜悦的,因他不是出于信神的应许,不过出于天然的良心而已。
亚伯“因此便得了称义的见证,就是神指着他礼物作的见证”。神见证亚伯的礼物是蒙悦纳的这件事,就是亚伯被神称义的凭据了。亚伯是“因信献祭与神”,是神所悦纳且看为“好的”。创世记四章一至八节的记载让我们看见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耶和华责备该隐说:“你若行的好,岂不蒙悦纳……”信心决定了行为,生命中有真正的信,生活才有合神心意的好行为。
亚伯的经历,证明神的应许是确实可靠的。他的信心是依靠神应许的信心,是不会落空的信心,是必能得着所信的信心。所以说:“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亚伯虽然死了,但他的信心——使他称义又为所信的道流血的信心——仍旧向我们说话。
亚伯的信心在仍旧说话的信息:①信靠“神的羔羊”为我们流血所献的赎祭,是我们可得称义的唯一途径。②“在主里面死的人有福了……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14:13)。“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太5:10-12)。
有一位老姐妹,她的丈夫及孩子都在海外宣教时为主殉道。从一般性来说她的信心应该会受到打击。想不到她竟然能够化悲痛为力量,去到她丈夫和孩子殉道的地方继续宣教信心只会使人看见神及神的心意,而不会因着环境恶劣而惧怕、退后。真实的信心是会说话的,能够见证神的信实及美善。
三、林清兰牧师的信
林清兰牧师是一位信靠神、讨神喜悦的牧师,是神的忠心的好使女。她出生于牧师家庭,自幼就认识主耶穌基督。高中毕业后,她因受主爱感召,奉献全身心归主使用,先后就读于福州女子神学院和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在传道生涯中,虽然历尽艰辛坎坷,但她从不灰心丧志,凭着信心坚持忠心事主一生。
文革期间,教堂被关闭,林牧师被迫与数位女同工在石竹山养蚕劳动,经历过缺衣少食,风霜雨露,遭遇各种打击。她没有埋怨神,凭着信心,甘心接受磨炼。有真金不怕火炼的气概!
2001年7月、11月,仆人两次与林清兰牧师一同前往香港、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教会访问。在这期间,林牧师见证了自己在文革期间的生命经历:每次遇到艰难磨炼,她总是学习更加信靠主耶穌。虽然那时,没有圣经与诗歌本,但她的内心常仰望主,思想主的话语,常由心里深处唱出“耶稣我心所有平安”。这是现在赞美诗303首《平安赞美歌》中的诗句。这首诗歌是牧师最喜欢唱的,它常给林牧师带来生命的喜乐、平安、安慰、力量。在石竹山劳动改造时,与林牧师一道劳苦的还有许兰钦师姐和王宝玉师姐。她们在艰难的日子里彼此扶持,互相勉励,同心仰望主。有一天林牧师回来看望老母亲,藉此机会她也到詹会母家中交通,并同心祷告。詹会母告诉她,主已给她启示,说她听见主的声音说,“教会凭旧”(就是教会重新恢复的意思)。过不久,又有一位乡下的姐妹,到山上看望林清兰牧师等师姐们。她告诉师姐们说,她在祷告中,主给她一句话,“日食月食”,她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林清兰牧师这时心里完全明白了,这是主的旨意,不久的将来,教会福音的门要重新得到开放。她凭着信心来接受主的应许,等候在神的面前。文革结束了。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落实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教堂的门重新开启。林清兰牧师凭着信心,抓住神给予的良机,与同工们一道投人重建教会的事工中去,任两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重组两会组织,落实政策,收复教产。
林清兰牧师是一个很有远见的牧者。她知道福清的教会必快速发展,若不立马培训神的工人,很快就会出现群羊无牧的现象。再说,今天神的工人必须有好的神学装备、丰富的知识、丰盛的生命及事奉的恩赐,否则,根本无法有效地牧养和管理教会。她深知培训事工之重要。因此,她对建造福清市基督教培训中心非常有负担。她把心中的负担向我们等分享,我们都有同感。她与同工们积极筹建福清市基督教培训中心。好事总是多磨,建培训中心不是一个小工程,经费的缺乏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但她有信心,她认为在自己心中动起善工的,必成全这工。她凭着信,不顾自己刚动过大手术后的身体虚弱,于2001年7月、11月先后两次前往香港、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地去分享异象,筹集资金。她凭信心做的事情必定要看到神的信实与可靠。现在,培训中心不但完工了,而且正式开班了。几十位同工在圣山上深造(在培训中心学习)。这真是“信是得着,就必得着”。
四、我们的信
我们信的对象是神,信的内容是神所应许的一切。圣经中的先圣先贤认识神,信靠神。他们的信不是静态的,乃是以行动来表达,或说是有见证的。林牧师的信不是停留在嘴唇上,也不象圣经中所说的文士、法利赛人那样子的信能说不能行,而是敬畏神,遵循神的道,信神所应许的,爱神所爱的,做神喜悦的事情,即使有拦阻也不怕,哪怕为主受苦都甘心乐意。她的信是有生命力的,对教会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对弟兄姐妹的影响也是众所周知的。此时,我们应该在主的面前好好省察,我们的信能够与亚伯的信相媲美吗?我们的信有没有象林牧师那样有美好的见证呢?我们的信是合神心意的吗?我们的信是否只有外表而没有内涵?我们的信能够使他人得益处吗?如果我们的答案是“不”或“没有”,我们真的应该要在主的面前诚心悔改。
亲爱的同工、弟兄姐妹,林牧师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她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光辉的形象。她因着信没有畏惧、自私,她因着信而爱神爱人爱教会,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当我们听见林清兰牧师的信心还在说话——“信心的见证”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在主的面前祷告说:“主啊,我的信心也要说话,我要效法林牧师的榜样,走合神心意的道路。”是的,我们的信应该表彰基督。求主顾念我们和现今教会的需要,帮助我们。阿们!

文/施桂明

忆林清兰牧师

12月 30th, 2019

林清兰牧师一生谦卑仁和,在教会事工上真是勤勤恳恳不遗余力,直到八十一岁高龄时还在礼拜天独自下乡到各乡镇堂点讲道。为什么独自下乡而不让人陪同呢?林牧师说:“教会需要人手,年轻人在教会的事工多。我身体还好,神会保守,所以不需要人陪同照顾。”为了教会,为了他人方便,林牧师就这样坚持几十年独自下乡。那时。我从姐妹那里得知这事,心里很是不安,执意要陪她下乡。她见拗不过我,便提出一个条件:不许我为她出车费。原来林牧师下乡布道从来不在教会报销车费,把下乡的花费当作自己的主日奉献。为此我们特立了一个下乡车费支付的“约法三章“,她才让我同行。这是教会的老牧长和一个小年轻的一个有趣而又鲜为人知的约定,它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和林牧师一同下乡以后,我了解到她那份令人感动的爱教会的心。她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教会的事工上。那时候下乡,林牧师总是不辞辛苦风雨无阻的前往。有的地方没有公交车,八十多岁的老人就乘坐雇来的摩托车一路颠簸前行。每到一处教会,她总是鼓励信徒,分享神的话语,了解教会情况,调解矛盾,还常常探访软弱肢体。很多弟兄姐妹见她如此高龄还奔波不休,都由衷的敬佩她、称赞她,面对源源而来的称赞和荣誉,林牧师总是谦卑的说:“我这是在做自己的事情。”这么一句简单的话,成了教会众弟兄姐妹们口口相传的经典语言,它多么朴素,又多么纯美!
在生活上,林牧师非常的节俭克己。她曾经打趣地对我说:“我都没去逛街,到了街上钱怎么花我都不知道。”是的。她从不在意自己的生活,不懂得怎样为自己花钱,最基本的生活用品也都是托弟兄姐妹代买,却从不吝惜把钱用在生活困难的教友身上,用在主圣殿的建造上,用在教会人才培训的事工上。她离开世界前把最后的一分钱也奉献给了教会。虽然我从没见她打扮过自己,但她确实是我所见过的最美、最慈祥的老人家,因为任何东西都不会比圣灵结的果子更美。
林牧师的住宅清净简朴,种有花草和果树。最让人们熟悉的要数她房间里的那张用来祷告的旧沙发、备课的旧桌子和那部响个不停的电话机。那张旧沙发前,是林牧师带人见主的地方,是林牧师翻开厚厚的代祷册向主说话的葡萄园。在那张老桌子前,她常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在她慈言爱语的电话的另一端,系的是林牧师关心的群羊。
林牧师的病情确诊之后,医生要她放下一切工作,马上住院治疗,但她一直放不下教会的工作。有一个周四晚上聚会,家人实在舍不得她这么辛苦,劝她不要去了,打个电话请人代为主持。她知道后很生气地责备家人说:主的事怎么能随便撂下呢?那晚林牧师不顾家人流泪拦阻,再一次准时来到教会主持聚会,这是我所知道林牧师唯一一次发脾气,因为她老人家从来都是和颜悦色的。这给了我难以忘怀的记忆。
林牧师病重住院,弟兄姐妹怀着沉重的心情去看望她,林牧师忍耐、喜乐和顺服的微笑不仅驱散了死亡的阴影,还给大家带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林牧师走了,但在我记忆中的她仍然如同山谷中的一株兰花,慈祥、温柔的笑着,轻轻的摇曳在春风中,散发着阵阵迷人的清香……

文 /陈炳虹

好牧人——林清兰牧师

12月 30th, 2019

在福清市基督教界,提起林清兰牧师,可谓家喻户晓。非但如此,信徒每每提及林牧师,更是竖指而赞一一好牧人!今天,虽然林牧师已安息主怀一周年了,但她爱主侍主的善牧风范却清晰依然。
一、和蔼可亲的好牧人
认识林牧师前,耳边常常响起关于她的感人事迹,引起我渴盼认识林牧师的想法。但这份渴盼一直抑压心底,因为我觉得像林牧师这样了不起的名人,年幼稚嫩的我怎能轻易接近呢?
随着教会生活的深人,得知她身兼数个要职,肩膺重任。如:全国基督教两会委员、福建省基督教协会副会长、福州市人大代表、福清市基督教两会主席兼会长、福华堂负责人……但我初次认识时的林牧师,却没有一丝的架子,给人的印象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与林牧师的接触中,曾发生过这样的一件趣事:我家在城头,是林牧师早年曾经驻牧过的地方。城头的信徒因这个缘故而亲切地称呼林牧师为“大姐”。当时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也“依葫芦画瓢”称牧师为“大姐”,自感亲近。有一天,一位肢体对我说:“林牧师辈份那么高、年龄那么大,你一个毛头小子怎么可以称她为‘大姐’呢?真是不懂规矩。”这话如同当头棒喝,直叫我羞愧不已、好生自责。是啊,素以“知书达礼”自诩的我,怎么会如此不知深浅、“没大没小”呢?随着与林牧师的更多接触,在她和蔼待人的作风感染之下,我如同做错了事的小孩,扭扭捏捏地向她道出了当年的惭愧之事,希望她原谅年少的我的无知和僭妄。未想到林牧师非但没有丝毫的怪责之意,反而满带笑容的说:“傻孩子,这有什么……”听着林牧师的“傻孩子”,我只觉得亲切无比、甜蜜非常。
日后,我也加人了神圣侍奉的行列,在这条洒了荣耀光辉的小道上做了一个蒙召的“小兵”。这使我有了更多与林牧师接触的机会。在渐多的近距离接触中,我心中便打着一个如意算盘.林牧师曾在城头牧会,而我是城头人,牧师姓林,我也姓林,且牧师熟知我的家事,干脆叫林牧师“奶奶”好了。但这种想法,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不绝,至今仍深埋心底。后来我得知,在信众中有许多肢体都亲切地称林牧师为“大姐”、“姑姑”、“姑妈”等,这实在是林牧师那份与众不同的亲和力给信徒留下的真诚回应。这使我更加为自己当初的矜持而遗憾连连。

二、认识羊群的好牧人
作为“文革”后教堂开放的第一批传道人,林牧师迈着殷勤的福音步伐耕耘着百废待兴的福清教会,并在忠心的侍奉中用心血与汗水浇灌了整个福清教会,使之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在林牧师一生的侍奉中,所接触的信徒可谓不计其数,而且每一位与她接触、交通的信徒,再次见面时,她竟都能直呼其名,并能问及信徒当初所托代祷之事,这令信徒们欢慰不已,干脆称林牧师为“活电脑”。作为像林牧师这样教务繁多、忙碌不已的牧者,有几人能做到像她那样把信徒一一放在心中,把他们的需要记在心上?所以信徒都特别愿意亲近林牧师,请她为他们代祷。蒙神恩召,幸列神圣侍奉队伍的我,在与林牧师的接触中,对此也深有体会。记得那次见面时,林牧师问及我的家世。短短回答后,林牧师忽然对我说,你是某某人的子孙,你的家庭是怎样怎样的。林牧师的话中提到一段关于我父亲的坎坷经历,我愕然弗应。林牧师笑道:“傻孩子,这是你的家事,你怎能不知呢?”后经过父母的印证,才知林牧师所说的都是真的。这使我对林牧师的好记性及她对羊群的认识之深惊叹不已。后来与林牧师有过数次的偶然见面,她都能轻易地叫出我的名字,更让我感动至极。那时的林牧帅已是年逾古稀之人,且教务繁多,但她精神矍烁,记人无数,识人深入,真不愧为主耶穌所称赞的能“按着名叫自己的羊”(约10:3)的好牧人。
后来我曾偷偷地问林牧师:“您为何会有这么好的记性?虽说我是个青年人,但在记性上我实在自叹弗如!”林牧师笑着对我说,“你有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是我记性好,而是我有一个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都视之为麻烦的秘诀,那就是备一个笔记本,信徒有需要代祷的就随时记下,这样才不会忘记。”经过历练及后来的听闻,我才知道其实不是这么简单,仅仅在本子上记下,还不够使人一生不忘。林牧师之所以能将信徒的需要深记心中,乃是因为她如保罗般在主前常常代祷的缘故。她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她常说:“白天的时间是大家的,晚上的时间才是属于我的。”的确,只有在深夜,当众人都安寝休息时,她才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她才能安静地在主的恩座前为神的子民求祝福、求恩典。其实林牧师所说的话,也不全对,因为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她的心中想的都是别人,她的时间都是为着别人。这更是她效法救主以羊群疾苦为念,心中充满怜悯的善牧心志的外显。

三、受人敬重的好牧人
林牧师未曾婚嫁,一生为主作工,在主家中全然尽忠,服侍主牧养信众。她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侍奉心志,为她赢得了无数信众的尊敬和爱戴。如经上所记:“没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儿女更多”(参赛54:1)。是的,林牧师虽然没有亲生儿女,但她抚养长大的四个孩子却胜似亲生儿女那样牵挂她、孝敬她。人说“久病无孝子”,林牧师两次住院、手术,她的亲人始终侍于病榻之前,直到林牧师离世。不但如此,林牧师付真心、洒血汗在主里更孕育了无数的属灵孩子。他们都胜似骨肉之亲的那样敬重她、爱戴她,更以能服侍林牧师为乐为荣。他们平时问寒问暖且不说,就是林牧师身罹重症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时,许多主内的姐妹自告奋勇到医院陪侍,不分昼夜轮流照顾。林牧师在弥留之际,有时昏睡不省人事,那些不辞辛劳的姐妹们,尽心尽力、细致入微地服侍在她身边,在为数不多的日子里,向她表示了最深的敬爱。在今日社会,不要说用多少钱能请到这样的“保姆”,就是亲生儿女又有几个能像她们呢?在林牧师身上,这些主内肢体倾注的是发自内心的爱。她们的行动深深地感动了福清医院特诊科的医务人员,他们为林牧师的最后一个生日送花祝贺,并且在林牧师安息主怀时献上花圈以示敬意。
林牧师荣归天家的消息发布后,许多林牧师曾经帮助过的弟兄姐妹哀恸不已,他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当时参加林牧师遗体告别仪式的多达五千人。在那几天里,唁电像雪片般飞至,所献的鲜花将林牧师的停柩处布置得如同温馨的室内花园。全国基督教两会,省、市基督教两会,海外教会,福音机构及许多牧长、友人、各级领导,纷纷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他们对林牧师的深切悼念之情。出殡礼拜时,更有林牧师的亲属、友人及万余信徒赶来参加。送殡队伍蜿蜒于城关街道,前不见首、后不见尾,浩浩荡荡、隆重之至。许多驻足观看的行人赞叹不已:“这是谁啊,可真有福气!”是她,仍然活在我们心中的林牧师——受人敬重的好牧人。
如今,林牧师离我们远去了。她息了地上的劳苦,满享天上的福乐。但她善牧一生的美好见证却长留人间,感人至深、引人仿效、催人奋进。
在这纪念林牧师安息主怀一周年之际,谨以点滴回忆、数行拙字来追思敬爱的牧长。
林牧师,您安息吧!

文/林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