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诗,叫“打油诗”!
7首经典回味,令人捧腹大笑!
. 诗词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两座丰碑,影响力之大,毋庸置疑。
. 与传统诗词不同的是,历史上还有一种诗作形态,叫“打油诗”。它们不求对仗平仄,只求风趣逗人;它们不求韵律韵脚,只求朗朗上口;它们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冠冕堂皇的韵意,但每一句都直指生活深处。
. 打油诗,作为一种独特的诗歌载体,在诗歌史上流传甚广。虽说打油诗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因其独特、活泼的表现形式,深受众多诗人的喜爱。一首好的打油诗,就像充满人间烟火的生活,读后让人会心一笑,内心有所明悟。
.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朝民间,后来瓜瓞绵绵,不断发展。
. 到了明朝,有一个叫“张打油”的诗人得以发扬光大。明正德年间,南阳城一张姓,承祖榨艺,以卖油为生,油质优价平,久而以“张打油”呼之。曾作一首《咏雪》:
. 江山一笼统,井口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 诗作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
. 同样是明朝,还有个诗人陆诗伯,一年腊月三十,大雪封门,物价暴涨,穷苦百姓叫苦不迭,人人为柴米油盐发愁。陆诗伯因无柴火生炊,米下不了锅只好将自家仅有的一条旧板凳劈了当作柴火煮饭吃。
. 陆诗伯随口念了一诗《咏雪》:
. 大雪纷纷下,柴米都涨价;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
. 他用拟人手法,从一个侧面,活脱脱地构勒出劳苦大众饥寒交迫难渡年关的凄凉境地,像画了一幅当时社会的悲惨世像图,读来字字沾血带泪。这首打油诗也因而被老百姓广为传颂,流传至今。
. 打油诗不仅平民喜爱喜作,就连皇帝和文人武士亦喜为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之晨,想起金鸡长鸣之声,不禁诗兴大发,朗声吟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 这也叫诗?群臣举座皆惊,欲笑不敢,欲捧不得,正面面相觑时,朱元璋又吟道:
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 这下,众臣无不扼腕叹服,齐齐伏在阶前,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除此之外,李白也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打油诗,因他的正统诗流传太多,所以这首少为人知。
. 唐·李白·《题黄鹤楼》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 打油诗诙谐幽默,风趣十足,就连李白也忍不住手痒的。据悉,有一天李白登上黄鹤楼,放眼望去,万丈豪情,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抬头看到崔颢的名作《登黄鹤楼》,自愧不如,于是脱口而出这首打油诗,随后搁笔不写了。这一段佳话也被后人所称道。
. 另外,打油诗还被许多诗人拿来自嘲。宋代诗人杨万里,每日坚持晨读,十分刻苦,不许人去打扰,也因此每每忘记了早餐,便作了这首诗自嘲。
. 宋·杨万里《早餐诗》
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
. 文人活泼起来,其实也是蛮逗的。“打油”名家不仅有李白,还有“欧阳修”。
. 原来,有一天欧阳修到一家新开张的酒家吃完饭后,店主询问菜的味道如何。欧阳修于是用猜谜和谐音的手法题写了首打油诗:
. 宋·欧阳修·《猜谜诗》
大雨哗哗飘湿墙,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刘备抡刀上战场。
. 这首诗,十分巧妙,道出了“缺滋少味”:第一句谜底为“无檐”,即无盐;第二句“无算”即无蒜;第三句“无缰”即无姜;第四句“无将”即无酱。
. 说到打油诗,还有一个才子不得不提,他就是解缙。
. 号称明朝第一才子的解缙,从小聪颖过人,8岁时已能诗能文。18岁那年,解缙在乡试中得了第一名解元,当时天下小雨,解缙喜极不慎滑倒,村人看到后都笑话他。
. 解缙出口成章,作了一首打油诗《春雨》:
.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
. 听到解缙随口吟出的打油诗,大家笑得更欢了。
. 由于打油诗大多是作者根据熟悉的人、事、物即兴有感而作的,富有意味,合情入理,也因此流传甚广。文辞间,欢乐无限,这也是“打油诗”的妙趣所在!